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羅曼史小說大全集。聯合文學,371。

簡單條列式心得分享:
  • 開頭專訪典心的快問快答訪談好短,一下就沒了。
  • 外曼部分比較詳細,大約把西方羅曼史的演變都介紹了一下,不過雜誌內所列的西洋羅曼史的必讀經典我只看過格雷,剩下的都不認識。囧
  • 典心、沈葦、宋雨桐三位作家專訪,談了一下三位作者為何會開始創作言情小說,啟蒙為何?以及言小創作心路歷程和當前及未來展望。
  • 平凡陳淑芬的創作歷程分享,有提到兩位是如何開始畫言小封面,以及對當前所謂「言小風」繪圖風格的一些看法。
  • 言小部分主要是林芳玟及貓眼娜娜兩位分享了言情小說的發展及現況,林芳玟的文章從瓊瑤談起,貓眼娜娜則是以早年言情編輯身分說了一些言小全盛時期的狀況。
  • 雜誌中有規納出羅曼史經典十大公式,然後似乎還特別請非言情作者針對這些主題進行創作,點子是還蠻不錯的算有創意,只是文章就......完全搔不到癢處啊,公式的精隨完全呈現不出來,有幾篇看起來好像流水帳。orz
  • 總結來說,整體讀完的感覺像是給沒接觸過羅曼史和言情小說讀者的入門介紹,然後有試著加入一些文學面的東西,大概就這樣吧。
-

另外以下是其雜誌中提到的某點,所觸發的落落長感想,就寫在下面的。

言情小說的公式化

好吧,以前真想過這問題,特別是當我想推薦心愛的小說,不少人總會提到這問題然後嗤之以鼻,於是很認真想過到底為什麼言情一定要有公式?後來反過來想,難道只有言情小說有公式嗎?結論是──其實也不只言情,很多「大量生產製造的產業」其實最後都公式化了,或者說SOP化,標準製造流程化,只要將其稱之為「產業」,開啟大量商業化的製造生產模式,那麼「公式化」似乎是一條無法避免的道路,一如好萊塢的商業化公式電影,當然這是從比較巨觀的整體角度來看。

然而也不只是巨觀角度,也可以從作者個人微觀的角度來觀察,我會覺得作者作品的公式化會有點牽扯到作者個人的生命歷程,相信什麼?經歷過什麼?支持什麼?創作而言對作者究竟是什麼?混口飯吃?還是絞盡腦汁?苦苦掙扎還是奮勇向前?一些細微不意察覺的資訊多多少少也可以從作者的「公式化」窺見。


鄭媛的虐愛?

要說鄭媛走虐戀情深是可以接受,但如果說「男主角為愛臣服,在女主角的愛情裡獲得救贖」就和印象中有點出入了,應該是女主角受盡男主角八章磨折,最後二章靠著「我愛你」三字妖言圓滿故事吧,不覺得鄭媛故事裡有救贖感 ,個人認為反而是女主角比較需要被拯救。=___=


言情讀者年齡分布

早年印象中言情讀者以國高中學生為主,再來就是主婦,缺少二、三十歲間的年齡層。

不過個人覺得,這幾年讀者結構其實有了變化,就像選民結構一樣。當年的國高中生現在大概都二、三十歲了,那麼現在二、三十歲的讀者喜愛怎樣的作品呢?當年的標準還能用嗎?

而現在的國高中生呢?還看言情小說嗎?個人抱持非常懷疑態度。就以我自己來說吧,這幾年去租書店幾乎很少遇到國高中生的讀者站在放言情小說的書櫃前了,反而是在租書店的漫畫或輕小說書櫃前可看到國高中生讀者。再者書籍分類制度,多少對未成年的讀者也有縮限,有些十八禁的言情小說基本上國高中生也無法閱讀。

-

最後補充一下,聯合文學這本雜誌我從pubu電子書城找到的,一個月149元可以書城內部份雜誌和書刊無限閱讀,其實還蠻划算的,之前都只有單買電子書,不過因為實在是太好奇這期介紹羅曼史內的雜誌內容會寫些什麼,剛好這月付方案又還蠻划算的,所以就來嘗試一下了。

對於閱讀介面的小感想,雜誌形式的電子書說實話讀起來沒有書籍方便,因為雜誌搭配的圖還蠻多的,不像書籍可以用純文字模式,字的大小也比較好控制,雜誌放滿版的字用手機來看真的太小了,雖然可以放大不過上下左右這樣滑還是麻煩,所以個人放棄用手機閱讀直接開電腦了,電腦十八吋的螢幕算剛好,其實如果有直式螢幕閱讀起來應該更方便,問題是不會沒事跑去買直螢幕啊!

-

To meaningfully

其實出版社如果想賺錢,自己就要拿出辦法來,我是覺得我們讀者應該不用操這份心,如果公司體質不佳,套句八卦鄉民的話,放給它倒就算了,如果老是談到最後結論都變成沒辦法啦,現在不景氣拉,然後雙手一攤要大家共體時艱共體時艱的,那個人也無話可說拉。

至於言小的問題嘛,我自己是有以下這些感受拉,然後本人也不是出版業相關從業人員,所以門外漢讀者的不專業發言,就當大樹下阿伯聊天的廢言看看就好。

一、錢。

老實說遺憾啥的其實都是屁話,我覺得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稿費太低,所以根本沒人想寫作了,辛苦筆耕幾個月比不上一小時的法定工資一百二十元,試問到底誰還想創作?大家都是要養家吃飯的,超微薄的稿費到底能吸引誰上門,個人非常懷疑。

言小最興盛的時代,就是言小稿費最高的時代,當然可以反駁說今非昔比巴拉巴拉一大堆的理由,不過現實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當然出版社可以反駁,這些稿子就是只值這些錢,愛投不投,不投拉倒,不爽就不要寫,於是乎,漸漸很多人不寫了。

--有點懶得寫了,大標打一打,詳細內容有空再繼續好了---

二、網路

三、制度

四、盜版

五、行銷

8 則留言:

  1. 其實我覺得言小式微跟掃書猖獗也有關,身邊朋友知道我在看言小有的會請我推薦,然後她們就直接上網找免錢的來看= =,如果網路找不到就算了,除非我借給她們看
    這種就連花個10幾元租書都不願意遑論購買的風氣,就算有心想推廣言小也會覺得無力,大多數人的習慣還是"免錢最好" -__-
    但一般愛情小說就捨得花錢,尤其越有名的越會買來看(如暮光之城、格雷),我覺得這也有種"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態。(以上是觀察周遭朋友得來的感想)

    回覆刪除
    回覆
    1. 某種程度我會覺得是品牌定位的問題,當台灣言情小說被定位成不入流、粗鄙、無腦之類時,某種程度就注定很難翻身了,除非重新再創造出新的市場區隔,不然台灣的言情小說大概就真的這樣了 唉

      刪除
  2. .........留言又不見了 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把留言找回來啦!! 不知道是不是系統自動判定,都被丟到一另一個區塊了
      要按還原才跑出拉,對blog真是一點都不熟 囧

      刪除
    2.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M0002/285360/web/

      看了這篇專訪,我很意外居然還以為現在看言小的主要族群是國高中生 @@
      以常跑租書店的經驗, 現在還會租/買言小的應該是20幾歲到40歲這個年齡層,就如你說的「當年的國高中生現在大概都二、三十歲了,那麼現在二、三十歲的讀者喜愛怎樣的作品呢?當年的標準還能用嗎?」

      時值風雨飄搖的言小,如果經營者還搞不清楚實際支持的主流族群,我覺得這很危險.....

      刪除
    3. 這篇專訪我也有看到,雜誌裡有,我內文引用的也是這位編輯的說法,不過依照內文,我是覺得她說的應該是黃金時代那時候的讀者群,其實這篇專訪還蠻符合「當年」我對言小的印象及回憶。

      然後至於風雨飄搖阿,想說的有點多,我回應在這篇原文下面好了,比較方便閱讀。

      刪除
  3. 前幾年還會擔心,但後來看某些出版社的態度跟做法,嗯~也沒什麼好說了,我這門外漢來看目前是接近藥石罔效,大概就這樣了吧,讀者操心也於事無補

    稿費一分錢一分貨,不過現在看古早時代的書,品質還真是良莠不齊,有些還明顯交差了事,看完感覺也不好,反而現在的品質較齊,作者也真是對言小有愛才能撐下去,(哀嘆一下喜歡的作者又消失一個了...) 總而言之,現在我是能支持就實質支持,但也不曉得哪天會不會先畢業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之前也想過該不會哪一天自己也畢業了,不過後來發現,更多作者比我更早畢業啊!!

      我以前一直覺得言小徵稿的買斷制度很奇妙,感覺就只是要作者寫的出「能過」的稿就好不需要更好,反正過稿之後錢不就是那些?多賣又不會多賺,更別說放眼全球華人市場了,就算翻譯成N種語言,說穿了也不關作者的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