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卡在後記中有提到讀「ㄅㄧˋ」、或者是「ㄆㄧˋ」都可以,不同讀音有著不同涵義,但放在寶珠(女主角)身上都說得通。
故事借用了中唐後的社會背景,融合了朝廷權謀、武俠、志怪傳奇。這幾年讀小說,權謀算是古代背景中爛大街的設定,幾乎任何古代故事都可以扯上,傳奇志怪還算偶爾可見,武俠背景可以說幾乎絕跡了,但《大唐辟珠記》把這幾個要素結合的蠻好的,用唐代生活細節的描述,營造出唐傳奇的氛圍。好像許久沒讀到這麼捨不得看完的故事了,看完就沒有了,下次有機會再看到不知是何時?
架構完整,主題明確,八十萬字分成八大卷──卷一〈盜珠記〉、卷二〈白蛇姬〉、卷三〈羅剎變〉、卷四〈九相觀〉、卷五〈幽燕志〉、卷六〈觀音奴〉、卷七〈鳳凰胎〉、卷八〈長安望〉,每個卷都有一個主要的發展事件主題,而主題間又彼此環環相扣沒有多餘劇情,讀完可以看出作者安排的用意,全文八卷成就辟珠記。
其中卷五〈幽燕志〉算是比較特別的支線故事,整卷都在說女主角的哥哥李元瑛和霍七郎,但對於結局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依照故事時間發展〈幽燕志〉算是接在〈羅剎變〉之後的時間線,〈九相觀〉、〈觀音奴〉兩者的故事則有連續性,幸好自己忍不住先偷看了〈幽燕志〉,然後才回頭看〈九相觀〉、〈觀音奴〉。畢竟當初就是為了女主角的哥哥李元瑛和霍七郎這對CP才跑來看這故事的。
以下心得涉及大量劇情,慎入
之前看PTT原創版的推薦文,大概就有預期到這對CP是貪好美色的俠女VS腹黑病弱的天仙王爺,然後先做後愛(?),這對就是吸引我看這故事的動力啊啊啊!不過實際讀來發現和想像中還是有些落差,但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性格卻又異常迷人,讓人就算已經讀完故事很多天,還是忍不住想敲碗他們的後續。
霍七郎比我想像中的更痞氣,前幾卷甫一出場就是個花花公子的形象,許多人對她心動的人最後只能傷心,江湖人稱綺羅郎君,長相雌雄莫辨,男女通吃只要長的「美」就行,是男是女對霍七郎來說不是問題。可惜霍七郎好賭成性,會來找女主角一行人是因為賭博輸到沒錢,想找個工作掙錢,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浪蕩子沒錢也浪不起來。正好拿錢辦事,於是受女主角委託準備去李元瑛身旁當護衛。
霍七郎習慣了自由自在,過著沒有明天的賭徒生活,護衛當沒幾天,看到李元瑛容貌後就忍不住爬上床,意外的是李元瑛也默許了,然後這種奇妙關係就一直持續著。霍七郎在殘陽院中排第七,武功比不上前面師兄姐,易容這特殊技藝其實也有點雞肋不實用,但霍七郎的觀察力卻十分出眾能洞悉一切,無意間幫李元瑛解決了許多難題。
李元瑛則有能力、有心計,防備心重,身體卻比想像中更為虛弱,先是被皇帝發配幽州有志難伸,在霍七郎到達時都一腳踏進棺材了,李元瑛身患頑疾查不出原因,即將抑鬱而終,幸而霍七郎來到身邊。幽州的王府被李元瑛弄得像銅牆鐵壁,即便規矩森嚴卻仍阻止不了死亡的氣息。
李元瑛對霍七郎兩人間的感情,其實有別於一般情愛的身體交付,李元瑛開始心動在於開始想要霍七郎的永遠忠誠,卻發現自己能給的對七郎來說都不算什麼,悲哀的發現自己並沒有籌碼可以留下她。即便如此,到後期李元瑛對霍七郎的信任,卻也進展到了足以以命相托,在危難之際,託孤似的把整個王府交代給霍七郎。
霍七郎畢竟是老手,一度查覺到兩人關係的質變想要抽手,卻又因為李元瑛的承諾留下,或許是眼前這個總是牽掛著自己妹妹的李元瑛,讓她想起了那些在戰亂中戰死的家人們,下了決心想賭一把大的,不惜犧牲內力也要幫李元瑛續命。
怨念有點深,副CP的心得比男女主角多好多啊(笑),對韋訓(男主角)和李寶珠(女主角)其實沒啥懸念,是甜蜜的青澀之戀,看兩個沒心動過的人初次心動,甜蜜相處,相互試探,遇到危難時那種「為什麼受苦的不是自己」的感情,所有感情都在故事裡表現的明明白白。
故事中的配角也很吸引人,冒險小隊的隊員們──十三郎、驢子、楊行簡也是描寫得活靈活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雖然小隊旅途中一度面臨團滅讓我整個傻眼,不會吧!作者便當發的這麼乾脆嗎?我記得我有先看網友們的劇情提示,說主角們全員平安才放心開始讀的!怎麼會變成這樣,幸好隨著劇情峰迴路轉,終於柳暗花明又一村,甚幸!
故事中描寫唐代的生活,讀著讀著莫名的歷史知識也增加了,寫了中唐過後唐朝藩鎮割據下的百姓生活,然而這個顛覆大唐歷史脈絡,最後女帝取而代之的故事,其實沒啥料不起的陰謀詭計,起因只是因為侍女的小小報復,卻掀起了蝴蝶效應。〈白蛇姬〉的故事中寶珠開始了解百姓生活的不易,〈羅剎變〉讓寶珠知道自己也是有能力做一些事的,至此江湖中多了騎驢娘子。〈九相觀〉中寶珠還可用一己之力用智謀救滿城飢荒百姓,然而到了〈觀音奴〉中卻徹底體會了權勢壓迫求救無門的絕望,而有了最後〈鳳凰胎〉、〈長安望〉的覺醒,了解的要徹底推翻這吃人的制度只有殺回長安,重新建立新制度。
另外原文原本在晉江全文免費閱讀,不過後來簽約其他閱讀平台後晉江的文章部分鎖文了,所以標籤我標了兩個平台,番茄可以全文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